親子藝術 家長宜改提問模式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6/07 08:01

分享:

分享:

做完功課未、今日學咗咩?幾乎是每個家長與子女打開話匣子的方式,子女回家「零功課」增加新子時間,雙方該如何溝通?社工建議改變提問模式,讓子女關係無壓力、重新上路。

父母公務繁忙、子女功課做不停,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溝通變得「公式化」,多圍繞校務、學術出發,非常「task-oriented」,再無其他話題。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督導主任陳香君建議父母應改變日常溝通模式,趁子女「零功課」回家,透過遊戲重拾親子關係。

陳香君指,「做完功課未」、「返學學咗咩」、「你搞掂未」是大部分家長與子女溝通模式,目的均為了解子女在校情況及關心子女,然而,言語及語氣或未能令子女感受關愛。她指每日有「關愛時間」、「遊戲時間」及「運動時間」,是塑造兒童成長的重要元素,只要家長改變溝通模式,已可達至關愛,亦同時減輕子女的壓迫感。

她舉例指,父母每日回家後第一句說話最理想應為「我返嚟啦」,讓子女知道父母已回來,建立「回家」的感覺;同時要告知子女,他們讓你感到高興,如說:「見到你,我好開心!」

至於任何提問均要以關愛模式提出,如「做功課攰唔攰呀」、「你要唔要我幫手」,陳香君指,若要子女每日數算在校所學及所有生活經歷,會讓他們感到吃力,相反換個提問模式,會容易接受而且他們亦樂於告知。

面對子女「零功課」返家,不懂打開話題的父母,陳香君建議,不妨以說故事改善情況,透過故事書主角的經歷,可讓子女暢所欲言;甚至與子女一同玩玩具,「父母肯一齊玩,他們會好開心。」親子關係亦容易「破冰」。

撰文 : 杜潔心 經濟日報記者